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二百五十八章 除草除虫两大害

    稻田在这个阶段有两大害,一是除草,二是除虫。

    佃农们一辈子都在这片田地上打滚,所以应对这两大害,早就有成熟的手段,但是效果有限。

    所谓野草除不尽,而虫害更是难以控制。

    曾平看了一眼宋贤,他对于这个落榜的老秀才有点不放心,上次在太子面前竟然公然指责秦朗弄虚作假,曾平怀疑宋贤不肯出力,会不会在田地上作手脚。

    这段日子曾平经常带着两三个衙役,忽然就出现在柳怀乡,主要就是想看看宋贤有没有捣乱。

    其实他有点冤枉宋贤了,这个老头虽然有点自负,还有点瞧不起别人,但是有些是非还是能够分清的,宋贤知道太子是非常想要通过这些手段增产的,如果自己在这里捣乱,被太子发现的话,恐怕要吃不了兜着走。

    曾平就这样观察了一段日子以后,发现宋贤对这块稻田还是挺上心的,这才放下心来。

    宋贤不知道曾平心里转着什么主意,他现在是绝对不会在稻田上搞事的,宋至已经去南阳报信了,如果他在稻田里搞事情,不是明摆着中人圈套吗?

    相反,他算是柳怀乡里最积极的一个,每不亮就催着佃户下田里除虫,搞得佃农怨声载道。

    曾平问道:“现在田里到底是个什么情况,咱们先议一议,自家人关上门都可以点实话,等到太子来了,什么该,什么不该,大家心里应该都有数吧。”

    宋贤最着急,当先道:“其它倒还好,就是虫子太多,今年的雨水频,这些虫子也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的,除之不尽。”

    其他乡老也是随声附和,他们的田里情况大差不差,跟宋贤的稻田类似,都是虫子太多,虽然还没有达到泛滥成灾的程度,但是比起往年来,已经算是很多了。

    这也许跟施肥有关,一方面是施放了基肥,就是在插秧之前,对田地进行了翻动和整理,然后把农家肥做为基肥与土拌匀,农家肥中自然是有许多虫卵的。

    往年田里没有那么多肥,而且也不是以基肥的形式施放,所以相对虫子要少一点。

    而今年先是施放了基肥,又追加了硫酸铵,也许是土地的酸碱环境变化使虫卵更多的存活了下来,所以今年的虫害比往年还要厉害一些。

    “没错啊曾大人,今年的虫子实在是太多了,我问了好多庄稼把式,都是肥里带的,而且地翻得比往年深,有些虫卵本来在土层的深处,现在一翻都翻了上来。”

    另一个乡老附和:“曾大人,我们已经催促佃户勤加照看了,可是没有办法,实在是看顾不过来。”

    曾平道:“能不能想点别的办法,这些虫子往年都是如何处理?”

    宋贤捋着胡子道:“往年么,都是草木灰扬进去,能杀死一些虫子,佃户再辛苦一些,把长有虫卵的叶子掐掉,但是也不能除尽。”

    “今年也是用的这些老办法,但是效果不太好,往往一根稻苗今除了虫,明叶片上就又生出了虫卵,如果照往年的办法,恐怕水稻的叶片掐光了也除不尽这些虫子。”

    曾平道:“除此之外,再无别的办法了吗?”

    乡老们纷纷摇头。

    这些已经是实用了几辈甚至几十辈子的办法,一向都是这么做的,哪里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。

    曾平也是无奈,如果因为虫害而导致稻田减产,太子只会认为是自己这帮人办事不利,而不会去想其他原因。

    现在也只能尽量去做,然后跟太子明这些情况,把难题交给太子去解。

    只有太子本人认识到了这些虫害有多难搞,才能理解自己这些饶为难之处。

    曾平想到了这里,把手一挥:“走!咱们去田里看看,到底严重到了什么程度。”

    夏日和风煦煦,一行人走出几步,就热得浑身流汗,但是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官员却没有一个喊累的。

    最近的稻田离这里并不远,步行的话也只需要一刻钟的时间。

    远远看到稻田绿油油的,风吹稻浪涌来,哗啦啦直响,让人心旷神怡。

    但是走近了之后,就不那么美了,曾平不辞辛苦,脱掉靴子卷起裤脚,亲自下到田中,察看稻苗的长势。

    有了农家肥做基肥和硫酸铵追肥,稻苗的确长得比往年都粗大茁壮,看起来就是会高产的样子。

    但是当曾平仔细观察,心却凉了半截,因为每一株稻苗上,几乎都有虫子在蠕动,而在叶片的背后,还有一串串的虫卵等待孵化。

    虫害到了这一种程度,已经不是靠佃农能照姑过来的了,往往是今的稻地还没有除完,一的时间已经过去了。

    而到邻二之后,新的虫子又孵化了出来,根本捉不过来。

    曾平看着虫害如此严重,心已经凉了半截,可他再细看,就更泄气。

    因为施了肥的原因,土地肥沃,但是野草也是疯了一样长,跟稻苗拼命吸抢肥力。

    曾平看见地里这种情况,很担心太子到了之后,看到田地里这番光景,会做如何想。

    假如曾平投入三倍的人力,在短时间内把野草和虫害全部清空一遍,让太子看得高高兴兴,到时能把眼前的危机应付过去,但这种虚假的盛景根本无法持久。

    太子一走,虫害和野草爆发出来,到了收成的时候,减产甚至绝收,就更难以交待了。

    可是如果不做处理,让太子就看现在这幅情景,搞不好太子还会以为自己这帮人放纵田地不管,办事不利。

    所以曾平真是进亦难,退亦难。

    做假不是,不做假也不是。

    他随手薅了两把野草,叹了一口气,放弃了做假的想法。

    如果太子来看到这个情景,就如实交待吧,毕竟这是一块试验田,还是把实际情况上报为好。

    曾平没想到的是,隆庆太子比他想象中来得还要快。

    本以为至少还要三五的时间才会到达濮阳,没想到第一通知,第二就到了。